鲁中网

鲁中网

【游山西,就是在读地质构造运动史】

来源:山西日报

2020-09-22 15:56:00


长治古建 太行山上的文明记忆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太行山犹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涓涓细流,默默地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流淌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历史文化长廊。

  在这一历史文化长廊中,人们惊奇地发现,地处太行山中段的长治市,众多古建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太行山上最为耀眼的地方。它们以独特的古色古韵,展示着古老的文明记忆,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和文明凝结。那么,就让我们走进长治,掀开历史的面纱,感受古老上党的文明吧。

  长治肇始文明,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史前神话皆于此发端。从秦置上党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在古上党的长治市域内,3850多处古代建筑,像天上散落的珍珠一样遍布全市12个县区,是全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体系最完整的地区。它们有的隐藏于漳河两岸的集镇村落之中,有的镶嵌在太行深处的悬崖峭壁之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默默地用风霜雨雪丰富着自己的珍贵,静静地以时光变迁累积着自己的价值。

  当人们在赞誉山西时,总会说,华夏文明五千年,地上看文物山西。如果把山西比作“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那么长治就是“宝库中的宝库”。长治的古建筑遗存,无论是数量规模、建筑类别,还是建筑年代、艺术成就和保存完好度,都是其中的精华所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在长治的古代建筑遗存中,有寺、庵、堂、院、庙、祠、宫、观等宗教建筑;有明沈王府残址、潞安府衙(上党门)等署衙府第类建筑;有城墙、村堡、关隘、城楼等防御守卫性建筑;有钟楼、鼓楼、牌坊、影壁等纪念性、点缀性建筑;有文庙(孔庙)、武庙(关公庙)、祠堂等祭祀性建筑;有乐楼、戏台等娱乐性建筑;也有桥梁、民居、陵墓等建筑。不但种类齐全,式样繁多,而且不乏罕见的珍品和仅有的孤例。这些弥足珍贵的古迹遗存,凝聚了我国古代政治、军事、科技、生产、文化、宗教等各领域的精华,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全市现有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167处(189座),占全国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的28%,山西省的33%,这在全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天台庵、大云院、龙门寺、金灯寺、法兴寺、崇庆寺、原起寺等古代建筑,荟萃了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代的特征。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在全国地级市中数量第三。所存古建筑实例自五代起,有明确纪年的间隙不超过50年,金代以后不超过30年,完全可以排列出一个无间隙的、反映中国近千年来木构建筑的研究序列,这在全国也属孤例。

  神秘往往与机缘和巧合擦肩而过。1937年,中国近代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来到山西考察,发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建于公元857年(中国唐代)的佛光寺大殿,称:“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者,惟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然而,就在与五台山同属太行山系、距佛光寺数百公里的长治市平顺县王曲村,隐藏着一座始建于唐末天?四年(公元907年)的厅堂式木结构建筑——天台庵。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战争的纷乱,二位大师或许会骑着毛驴继续南下,到长治考察。目睹这座静卧在太行山深处的三间见方小殿,品味着举折平缓的单檐歇山式顶、规整紧凑的唐制梁架结构,辨析着与中唐建筑五台山南禅寺正殿异工同曲的用材规格,两位大师一定会发出惊人的慨叹,天台庵神秘的面纱也许不会苦苦等待36年后才惊现于世。

  除木结构建筑外,长治市唐代砖石建筑遗存较多,大多为塔。平顺紫峰山海慧院明惠大师塔,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是一座精美的唐代单层方形石塔。反映了唐朝建筑与雕刻相结合的高度水平,艺术价值极高,被学术界视为唐塔中之珍品,《中国古代建筑史》引用为典型例证。

  长子法兴寺现存唐石造塔6座。其中,咸亨四年(673年)所造舍利塔、青石雕造古燃灯塔,结构精巧,雕刻精细,古雅秀美,表现了盛唐时期石雕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是研究我国唐代以前建筑艺术与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遗存。1988年7月,连同法兴寺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十国,战火纷飞,能留存于世的记忆微乎其微。在山西,这一时期的遗存仅有3处,而2处在长治。其中,平顺县龙门山腰的龙门寺,北齐天保年间(550-560年)初创,历代扩建重修。现存中轴线三进院落,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个朝代建筑于一座寺庙之内,这在中国现存庙宇建筑中极为罕见。平顺县实会村北的大云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现存前后两院,正殿大佛殿为五代原物。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保存五代壁画21平方米,是全国寺观中同期壁画仅存的一例。

  长治市宋、金建筑形制和结构,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其中,位于长子县慈林山的法兴寺,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后凉神鼎元年(401年),现存圆觉殿是寺内最大建筑,为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其中,佛台为次年重修,塑像为政和元年(1111年)塑造。原起寺在潞城区辛安村凤凰山,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殿西矗立的大圣宝塔,建于北宋元?二年(1087年),是一座不可多见的宋代密檐式砖塔。

  元、明、清建筑,长治市可谓遍地皆是。潞安府城隍庙,坐北向南,一进三院,现存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设,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整座庙院中元、明、清三代建筑共存,是全国现存府城隍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位于上党区南宋村的玉皇观,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观。创建于元代,元、明、清皆有修葺。现存建筑五凤楼和西配殿是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明清重建。位于壶关县神郊村北的真泽宫,创立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现存五进院落,200余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抗战期间抗大一分校曾驻于此。而古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则建于隋开皇年间,金代毁于兵火。明洪武、天顺年间重建的上党门、钟、鼓二楼,已成为深深镌刻在古上党最深的记忆。

  长治还是中国传统彩塑造像艺术的宝库,在长治丰富的古建遗产中,彩塑造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北魏至清1500多年间各个时期的寺观彩塑造像2000余尊。法兴寺、崇庆寺宋塑,承唐塑之风韵,气质典雅,独具特色,被誉为“宋塑之冠”。观音堂悬塑是中国古代彩塑之精品,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之冠。平顺大云院的壁画,为全国仅存的一处五代寺院壁画。全市现存隋以前石窟及其他建筑约有16处,沁县南涅水北魏石刻是全国唯一集中反映北魏至宋建筑外观及构建形象的实例。金灯寺石刻为中国石窟造像尾声中的巅峰之作,它们与敦煌系列共同构成了中国彩塑造像艺术的完整体系。而位于潞州区梁家庄村的观音堂,创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现存悬山式三间观音殿及殿前券棚式献亭为原构。观音堂规模小巧,构造精美,是反映儒、释、道教民间信仰的一座宗教建筑,体现了我国明代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的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主殿观音殿内密布明代圆塑、悬塑500余件,是山西省三处保存有悬塑艺术的古建之一,艺术价值极高。

  一处古建筑,就是一个凝固的音符,演绎着奔流不息的历史发展长歌。

  一处古建筑,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着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成就。

  一处古建筑,就是一座文化的灯塔,闪耀着五彩斑澜的华夏文明之光。

  走进长治,踏寻着一处处古代建筑,触摸太行山源远流长的文明记忆,感受太行山上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那将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那将是一场心灵的震撼。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